【济雅内镜中心】“超”视野内镜诊疗——超声内镜
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在本地区率先开展 超声内镜检查技术 ,自开展以来已累计完成数百例次超声内镜检查。这是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SE)、内镜隧道技术(STER)、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技术后开展的又一项新技术。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对消化道病变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判断其侵袭深度和范围,鉴别病变的良恶性。
超声内镜可应用于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并可较准确的诊断消化道早癌,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壁外淋巴结的肿大情况。
通常消化道可以分为 4层 ,从内到外依次为 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
粘膜层 是消化道上皮细胞贴附的地方,粘膜层是多数胃肠道疾患病变所在或起始的部位,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
粘膜下层 富含血管与淋巴管;
固有肌层 是消化道4层结构中最厚的一层,是消化道的主体结构;
浆膜层 是胃肠道最外面的一层包膜,起限制和润滑作用。
虽然胃镜和肠镜可以对绝大多数胃肠道疾病直接做出判断,但其是肉眼可见光成像,只能看到消化道最表面的一层(粘膜层),然而有些病变来源于粘膜下层(包括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比如说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此时普通胃肠镜就不能透过粘膜对粘膜下的病变做出诊断; 还有些病变位于胃腔外紧贴胃壁,普通胃镜更是难以诊断。
因此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 超声内镜技术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对患者粘膜下结构或病变进行观察和判断 ,为消化道各种病变的诊断提供有效手段,也给消化道粘膜下病变、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